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山河受难与文化磁场——抗战时期海派知识分子在桂林的精神图景 收藏

山河受难与文化磁场——抗战时期海派知识分子在桂林的精神图景

Suffering of"Mountains and Rivers"and Cultural Magnetism:Spirit of the Haipai Intellectuals in Guili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作     者:相宜 Xiang Yi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 版 物:《探索与争鸣》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年 卷 期:2024年第4期

页      面:144-157,18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5[文学]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历史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空间与文化实践研究”(21FZWB052) 

主  题:抗战 桂林 文化城 海派 知识分子 

摘      要:从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沦陷,到1944年9月湘桂大撤退,桂林凭借其在地理、交通、政治上享有的独特优势,汇聚了中国大批知识分子,书店出版事业、文学创作、戏剧、绘画、音乐、抗战爱国文化运动等随之蓬勃发展。桂林由此成为一个离散文化人身心栖息的场域,也成为中国的抗战文化城。尤其是一批海派知识分子,他们在日军空袭的暴力威胁下办岩洞学校,开展岩洞教育,筹办书社,创刊办报,开垦文化园地,传承中华文化,守护文明之火,在战火中求生存,在山河受难中追求超越时空的精神自由,与时代、社会展开抗争,并最大限度凝聚同道,形成文化磁场,创造出了桂林山水间一个个富有现代意义的全新文化空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