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盐城凹陷盐③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控圈作用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Yan③Fault Zone and Its Trap-controlling Effect on Yancheng Sag,Subei Basin作者机构: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东北石油大学CNPC断裂控藏研究室黑龙江大庆163318 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河北任丘062552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河北河间062450
出 版 物:《现代地质》 (Geo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第38卷第2期
页 面:300-3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8[工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动陆缘深水逆冲褶皱带和顶部正断层的演化机制及物理模拟”(42002143) 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项目“盐城凹陷断裂特征及封闭与输导作用”(31450008-20-ZC0613-0012)
主 题:盐城凹陷 盐(3)断裂带 古构造恢复 控圈作用 构造演化
摘 要:盐(3)断裂带位于苏北盆地盐城凹陷中,断裂带及周边区域发生过多期伸展-走滑复合的构造演化,控制圈闭的时空有效性。为阐明这些构造圈闭对油气差异聚集的影响,需先明确盐(3)断裂带在各时期的演化过程,并研究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盐城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主要断层和周边褶皱的几何学形态和运动学特征;结合断距回剥法定量恢复断层分段生长过程,进一步利用古构造图分析各期次的褶皱变形规律,解析各期次构造演化性质以及控圈作用。结果表明,盐(3)断裂带经历3个主要演化阶段:(1)泰州—阜宁期(K_(2)t—E_(1)f_(4))NW向伸展控制盐(3)正断层西段孤立生长、东段发生软连接,此时主干断裂的控陷作用不明显,圈闭不发育;(2)阜宁期末发生短期快速的压扭作用,造成盐(3)断层再活动,同时形成一系列的NW向共轭剪切断层,此时沿着盐(3)断裂带形成了一系列的圈闭;(3)戴南—盐城期(E_(2)d-Ny)发生SN向东强西弱的伸展,控制盐(3)断裂带东部再活动,并对圈闭进行调整。整体而言,盐城凹陷的构造活动强度具有“早强晚弱,东强西弱的差异性,随着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不断变化,圈闭的构造幅度、面积逐渐缩小,构造高点也逐渐往SW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