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SAR和光学影像解译的2023年甘肃积石山Ms 6.2震后地表形变和灾害分析
作者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1602[工学-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4037)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GED2022-3-5)
主 题:积石山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地表同震形变 建筑物损毁 同震滑坡
摘 要: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s 6.2地震,导致建筑物被损毁并诱发了大量的同震滑坡,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首先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获取了地表同震形变信息,并利用高分辨率光学影像对震中区域进行目视解译。然后,基于InSAR同震形变信息和高分辨率光学目视解译信息进行地灾提取;最后,对提取的地灾信息进行统计,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地震导致震中东北侧两个断层间形成一处近似椭圆的隆起,其长、短轴分别约22.5 km和15 km,最大隆起接近8 cm,符合逆冲型地震运动特征。地震造成震中附近1 506处房屋损毁,震中距主要分布在5~25 km范围内,方位角主要在0°~30°和330°~360°之间,以砖木和土木结构的农村自建房为主;震中附近共解译出同震滑坡4 996处,震中距主要分布在5~30 km范围内,方位角在0°~60°和330°~360°之间,以小型黄土滑坡为主;其中寨子村大型滑坡体表面存在裂缝208条,滑坡和崩塌共计73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中川乡滑坡-泥流受灾面积达456 982.10 m2,导致158间房屋损毁,道路损毁4 569 m。此次地震在震中5 km内未造成严重的地表灾害,说明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并不一定会集中在微观震中,这与地震波传递方向和区域地质状况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