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的三维考量 收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的三维考量

Three-dimensional Consideration of Dissemination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in China in 1920s and 1930s

作     者:吕梦倩 LV Meng-qian

作者机构: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出 版 物:《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5期

页      面:40-46页

学科分类:030504[法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常州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史研究(1927-1937)(ZMF23020109) 

主  题:唯物辩证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 传播 理论之维 渠道之维 实践之维 

摘      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并最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话语“冷场到“热潮的复杂动态过程。这一转变折射了唯物史观向唯物辩证法过渡的主导型话语转变,内蕴了传播主体的理论选择、传播渠道的语境变迁以及革命实践的现实诉求等多重逻辑向度。从理论之维看,传播主体经历了由拒斥本体论到宇宙本体论再到知识本体论的致思趋向;从渠道之维看,传播渠道经历了由日本向苏联转变的路径导向;从实践之维看,传播内容经历了由唯物史观主导向唯物辩证法为主导、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转变。这三个维度的逻辑理路交相呼应,共同映射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一时期传播或隐或显的逻辑主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