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极端暴雨下绿-灰-蓝基础设施防洪排涝效果评估——以东沙湖流域... 收藏

极端暴雨下绿-灰-蓝基础设施防洪排涝效果评估——以东沙湖流域为例

Assessment of Flood Control Effectiveness of Green-Grey-Blue Infrastructure During Extreme Rainstorms:A Case Study of East-sha Lake Watershed

作     者:刘玥 张翔 刘洁 龚莉 桂海娇 LIU Yue;ZHANG Xiang;LIU Jie;GONG Li;GUI Haijiao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海绵城市建设水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出 版 物:《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J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24年第32卷第3期

页      面:740-75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2009092)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CA128) 

主  题:城市内涝 绿灰蓝 城市水系统 海绵城市 极端暴雨 低影响开发 

摘      要:针对当前城市洪涝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绿色、灰色基础设施或绿-灰色基础设施的不足,基于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对武汉市东沙湖流域进行建模,采用武汉市暴雨经验式并移植郑州“7·20暴雨生成重现期1~1000a的极端暴雨情景,分析极端暴雨下绿-灰-蓝色基础设施的雨洪控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基础设施主要应对5a一遇以内的降雨,且有一定的削峰和峰值延缓效果;灰色基础设施排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城市应对极端暴雨,且雨强越大其发挥效果越明显,但存在增大峰值和提前峰现时刻的负面作用;蓝色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雨洪调蓄潜力,可为应对极端暴雨提供保障,但需考虑其综合效益并制定多级水位调控方案;绿-灰-蓝色基础设施应综合起来优化评估,蓝色基础设施的顶托效应反映了其水力联系和耦合关系.以期该研究为城市内涝灾害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