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NOTES保胆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内肠道菌群的变化
Changes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for patients within 3 months after NOTES gallbladder preservation surgery作者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消化内科福建漳州363000
出 版 物:《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33卷第4期
页 面:417-425页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705[医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7[理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071005[理学-微生物学] 10[医学]
基 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J01545) 漳州市科技拥军项目(ZZ2019KD01)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空军军医大学)开放课题(CBSKL201729) 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Z2021J25)
主 题: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胆囊良性病变 肠道菌群 16S rDNA Illumina Miseq 短链脂肪酸产生菌
摘 要:目的探讨行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保胆取石(或取息肉)治疗对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诊断为胆囊良性病变并拟行消化内镜下微创保胆治疗的患者15例,分别采集围手术期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内的粪便样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内与术前1周内肠道菌群相比,多样性显著减少,与营养代谢吸收相关的拟杆菌门显著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比率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结构仍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为:一些与胆汁酸代谢相关菌如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显著增加;部分与肥胖相关的菌属如布雷德菌属(Bulleidia moorei)、长链多尔氏菌(Dorea longicatena)显著减少,部分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相关菌如灵巧粪球菌(Coprococcus catus)、产气柯林斯菌(Collinsella aerofaciens)、甲酸芽殖菌(Gemmiger formicilis)、粪罗斯氏菌(Roseburia faecis)显著减少;部分有害菌如哈氏梭菌(Clostridium hathewayi)、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显著增加。结论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NOTES保胆取石(或取息肉)治疗术后3个月内,肠道菌群多样性仍显著减少、胆汁酸代谢相关菌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减少、部分有害菌增加。总体上,肠道菌群尚未完全恢复,仍处于失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