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启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万... 收藏

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启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万隆会议

The Historical Generation and Realistic Inspiration of New China's Diplomatic Discourse——From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to the Bandung Conference

作     者:谢迪斌 孙潇潇 Xie Dibin;Sun Xiaoxiao

作者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10041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10031 

出 版 物:《当代中国史研究》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年 卷 期:2024年第31卷第2期

页      面:72-85,M0004,M000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207[法学-国际关系]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0206[历史学-中国现代史]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19JZD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  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新中国外交话语 

摘      要: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次重大外交活动: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三次重大外交活动生成了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基础:价值指向一一和平与合作;重点场域——发展中国家;运用策略——求同存异。之所以能生成新中一国外交话语,原因在于坚守和遵循了新中国外交话语建构的深层逻辑:马克思主义外交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平理念、新中国的国家利益需要。三次重大外交活动的话语建构为新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发展确立了框架与方向,对塑造新中国外交格局、寻找新的话语场域和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具有深刻现实启示:坚持中国核心利益与世界普遍利益相结合的外交话语原则、坚持旧平台与新空间相结合的外交话语场域逻辑、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外交话语表达策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