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人—地—粮复合系统适配性评价及影响 收藏

中国人—地—粮复合系统适配性评价及影响

Evaluation and impact of adaptability of China's population-cultivated land-grain composite system

作     者:王兆峰 张先甜 WANG Zhaofeng;ZHANG Xiantian

作者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长沙410081 

出 版 物:《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第79卷第3期

页      面:779-79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9[农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62) 

主  题:粮食安全 人—地—粮 适配性 影响因素 粮食功能区 中国 

摘      要:人—地—粮适配性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亦是反映区域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议题。本文对2004—2020年中国人—地—粮复合系统适配性进行评价,运用空间变差函数、马尔科夫链、GTWR模型等揭示其时空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2004—2020年中国人—地—粮复合系统适配水平在波动变化中总体呈缓慢增长态势;2004—2014年适配水平具有“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特征,2014年后主销区连年下降,跌至第3。(2)适配水平空间差异逐渐变大,空间相关性因素成为空间变异的主导因素,东北—西南方向上的空间变异程度持续强化且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3)动态演化特征下,系统适配类型具有“路径依赖与“自身锁定效应,邻域背景在其动态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即越与适配水平较高的区域邻接,其向上级类型区转移的概率越大,反之亦然。(4)适配性受农户资本状况、产业结构、种植结构、政府支农力度及国际贸易水平的共同作用,且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时空异质性,其中,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促进粮食主产区适配发展,种植结构调整、国际贸易水平的正向效应主要表现在粮食主销区,而财政支农的正向作用力随时间递增。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