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南宋德寿宫出土中华拟蟹守螺(Cerithidae sinen... 收藏

南宋德寿宫出土中华拟蟹守螺(Cerithidae sinensis)研究报告

A PRELIMINARY RESEARCH REPORT ON BE UNEARTHED OF CERITHIDAE SINENSIS AT THE DESHOU PALAC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作     者:傅裕 武仙竹 施梦以 周浩 FU Yu;WU Xianzhu;SHI Mengyi;ZHOU Hao

作者机构: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0013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400015 中俄科技考古研究所重庆401331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08 

出 版 物:《第四纪研究》 (Quaternary Scien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2期

页      面:534-53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0105[历史学-唐宋元明清考古] 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6[历史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川渝历史时期城市生态演化研究”(批准号:2022ZDSC14)资助 

主  题:宋代 德寿宫遗址 中华拟蟹守螺 动物考古 

摘      要:2020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德寿宫遗址考古发掘时,在GJCT2111探方内,从南宋早、中期文化层堆积物中(距今700多年前),清理出丰富的中华拟蟹守螺(Cerithidae sinensis)标本。中华拟蟹守螺最小个体数(MNI)达8728件。绝大多数标本整体形态保存较好,仅在壳顶、壳口或螺旋部有微弱破损。该类标本属于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中的较小类型,有6~9个螺层。壳高大于25 mm的约占总数21%,壳高介于20~25 mm区间的约占总数55%,壳高小于20 mm的约占总数24%。中华拟蟹守螺主要生活于有淡水汇入的近海红树林潮间带水域,杭州市附近并非该种动物原产地。杭州市临海海岸线中华拟蟹守螺的分布,距离杭州市约100 km之外,并且是在现代人工引种红树林以后才出现的。而德寿宫遗址里的中华拟蟹守螺标本,是出土于距今700多年前的南宋文化层中。其出土位置为皇宫餐厨遗迹,出土地层具有餐厨垃圾特点。结合南宋时期皇宫内食用贝类海鲜产品的历史资料,该批标本应该是在沿海地区捕捞后,输送给南宋皇宫中的海鲜产品。该批中华拟蟹守螺标本,是中国古代皇室食用拟蟹守螺属(Cerithidae)海产品的第一次发现。对研究中国南宋皇宫饮食习俗有一定意义,同时,也反映出南宋皇室对海鲜产品的偏爱和生活奢靡现象。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