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 收藏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

Debates between Competing Theories of Moral Judgement Since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ir Impacts upon 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作     者:樊改霞 高绚丽 Fan Gaixia;Gao Xuanli

作者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出 版 物:《现代大学教育》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40卷第2期

页      面:77-8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百年中国教育哲学思想史研究” 项目编号20XJA88002 

主  题:道德判断 理性主义 社会直觉主义 情感 推理 

摘      要:道德判断的本质和发展问题是道德研究的基本问题。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主张推理是道德判断的核心,而以海特为代表的社会直觉主义则提出“直觉在先、推理在后的道德判断理论。研究发现,这两种理论在道德判断的来源、基础、过程等方面均有争论:理性主义关注道德判断中的理性和推理,而社会直觉主义关注道德判断中的情感和直觉;理性主义将公正与关怀两种道德原则作为道德的基础,社会直觉主义确定了6种道德直觉为道德的基础;理性主义主张道德判断的过程是理性驾驭情感,社会直觉主义则认为道德判断是由情感自动驱动的过程。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不仅促进了理论本身的传播与发展,也形成了一批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中国道德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研究视野的拓宽,并推动了中国道德教育的实践变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