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粮精粗比转换下的牦牛粪便菌群区系演替
Success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 yak feces under transition of feed concentrate to roughage ratio作者机构: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16 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6 青海省牦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海西宁810016
出 版 物:《饲料研究》 (Feed Research)
年 卷 期:2024年第47卷第4期
页 面:7-12页
基 金:青海高海拔地区特色养殖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2022YFD16023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18YFD0502301)
摘 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转换对牦牛粪便微生物分布及功能的影响。选取24头体重接近、健康的3周岁公牦牛,1~60 d饲喂精粗比为30∶70的饲粮(C30组),61~120 d转换为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C70组)。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120 d。试验第60 d和120 d,饲喂3~4 h后随机选取6头试验牦牛,采用直肠粪便采样法收集约50 g粪便,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测序,比较分析粪便微生物区系,进行PICRUSt2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两组谱系多样性及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通过PCoA分析发现,两组牦牛的粪便菌群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C70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在属水平上,C70组中的未分类菌属(unidentified)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未培养细杆菌(uncultured_bacterium)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毛螺旋菌属_NK3A20_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索氏梭菌属(Paeni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70组(P0.05)。在KEGG水平2上,C70组能量代谢、萜类和多酮类化合物的代谢、异种生物降解和代谢等功能的表达水平低于C30组。研究表明,饲粮精粗比转换影响了牦牛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并影响了牦牛粪便中菌群的组成,从低精粗比饲粮转换为高精粗比饲粮降低了后肠道中纤维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产酸菌的增殖,增加了索氏梭菌属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