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与VOCs来源解析 收藏

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与VOCs来源解析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of Complex Air Pollution and Sources of VOC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Region

作     者:宁倩 贺美 纪元元 尹浩 李吉东 尚凡一 张珂 杨勇建 李红 高锐 庄思源 NING Qian;HE Mei;JI Yuanyuan;YIN Hao;LI Jidong;SHANG Fanyi;ZHANG Ke;YANG Yongjian;LI Hong;GAO Rui;ZHUANG Siyuan

作者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100041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山东东营257091 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山东滨州256606 

出 版 物:《环境科学研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37卷第3期

页      面:439-4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东营市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防控示范研究(No.DQGG20212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2023YSKY-14) 

主  题:黄河三角洲 大气复合污染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摘      要: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和成因,本文利用2021年和2022年夏秋季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连续观测数据及常规污染物数据,识别对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有显著贡献的VOCs物种并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同时利用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探讨O_(3)的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黄河三角洲地区PM_(2.5)和O_(3)浓度“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主要出现在秋季,夏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O_(3),距离入海口越远的站点O_(3)超标天占比越高;秋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PM_(2.5),且超标情况相近.②烯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乙醛;芳香烃对SOA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1,2,3-三甲苯.③东营市夏秋季O_(3)生成均处于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且夏季O_(3)对NO_(x)更为敏感;滨州市夏秋季O_(3)生成分别处于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VOCs控制区,且夏季O_(3)对NO_(x)敏感性更高,秋季对VOCs敏感.④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为该区域VOCs的主要来源,且VOCs来源解析结果存在空间上和季节上的差异.夏季,区域溶剂源和生物源VOCs的贡献率增加,东营市溶剂源贡献率(28.2%)明显高于滨州市(6%),机动车尾气排放源贡献率(11.5%)低于滨州市(29.6%);秋季,区域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增加,东营市(25.9%)油气挥发源贡献率明显低于滨州市(42.4%).研究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夏季应实施VOCs和NO_(x)的协同减排,秋季应优先控制VOCs排放;其次需要加强对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机动车尾气源VOCs的管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