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淡豆豉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淡豆豉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钟荣荣 王奕博 范亚楠 周旭 孙晓丛 陈彦琳 杜杰 

作者机构: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出 版 物:《中成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年 卷 期:2024年第46卷第3期

页      面:1041-104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C1707202) 

主  题:淡豆豉 发酵工艺 黄酮类成分 酸值 色度 发酵原理 

摘      要:目的 考察不同后酵温度及时间、直接后酵等炮制方式对淡豆豉质量的影响,以阐释发酵原理,更好地指导生产。方法 使用多因素评价淡豆豉发酵程度。以HPLC法测定黄酮类成分,采用Agilent Zo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使用滴定法测定酸值;使用色差仪测定色度。结果 黄酮类成分的后酵温度越接近50~55℃,苷转变为苷元的速度越快,但超过45℃后,苷元总量会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酸值,除65℃外,后酵温度越接近50℃,第1天酸值增加越多,但对发酵终点酸值影响不大,温度过高会导致酸值下降。色度,后酵温度越接近50~55℃,淡豆豉颜色越呈棕黑色,无前酵过程使颜色变浅。结论 淡豆豉中黄酮苷成分转化的必要条件是酶和水,单独升温对转化率贡献不大,前酵过程是酸值增加和颜色变深的必要步骤,适度提升后酵温度可以有效减少淡豆豉生产周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