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阐释学的兼性主体与话语 收藏

中国阐释学的兼性主体与话语

The Subject and Discourse of Compatibility in Chinese Hermeneutics

作     者:李建中 Li Jianzhong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2 

出 版 物:《中国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年 卷 期:2024年第2期

页      面:105-125,2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 兼性主体 兼性话语 中国阐释学 

摘      要:“兼之语义内蕴阐释学意味:“兼持二禾是阐释主体(人手)与阐释对象(二禾)的相遇,而“兼之持二禾、容三秋、倍驿程、济天下的语义递增则是阐释空间的扩展。华夏文明的兼性智慧构成中国阐释学主体及行为的文化基因及语义根抵,以“兼为词根,墨子标举“兼士“兼君,庄子感言“兼怀万物,《尔雅》并列“我的14种兼称,《诗经》“嗟我怀人兼怀“你“我。中国阐释学主体的“兼,包容穷达兼善的身份主体、三教兼宗的思想主体和四部兼备的知识主体,较之西方现象学主体的“间更为宽裕广博。兼性主体创生兼性话语,汉语的语义兼训与语用兼类,指向汉语阐释的寓象、重言和随境,形成兼性话语的“诗兼三训、“文兼三性和“语兼三言。关于“兼的语义训话和知识考古,或可为中国阐释学主体及话语的概念标识提供可行性路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