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敏感性-重要性-连通性”框架的神木市生态网络规划 收藏

基于“敏感性-重要性-连通性”框架的神木市生态网络规划

Ecological Network Planning in Shenmu City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Sensitivity,Importance and Connectivity”

作     者:张文婷 任巧慧 胡泳茵 Zhang Wenting;Ren Qiaohui;Hu Yongyin

作者机构:长安大学建筑学院西安710061 

出 版 物:《中国城市林业》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年 卷 期:2024年第22卷第1期

页      面:53-61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生态网络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景观连通性 神木市 

摘      要: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区域生态安全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综合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基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节点,形成点-线-面交汇的生态网络,并对神木市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进行分级划定。结果表明:神木市生态源地共22个,面积达536.80 km^(2),多集中在东南部,平均dPC值为7.16,总体连通性不佳;判定出潜在生态廊道46条,廊道总长度365.39 km,多集中在东南部;提取出生态节点124个,包括生态夹点42个、生态障碍点59个、生态断裂点23个。依据生态网络规划结果,识别低质量生态空间,并划分为重点修复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保育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源地、廊道、节点、低质量生态空间的分级管控策略,以期为其他生态脆弱型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