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不同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wild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Northeast China作者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出 版 物:《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4年第41卷第2期
页 面:333-34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0503)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9FY1005003) 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JD22A008) 东北林业大学中央高校预研及培育项目(2572023CT11)
摘 要:【目的】分析中国东北地区野生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种群结构特征,明确刺五加种群生存现状,预测种群未来的演替趋势,为东北地区野生刺五加种群的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具有代表性的生境设立调查样地,并对样地内植物进行调查。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拟合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及生存曲线,运用生存分析与数量化动态参数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结果】①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均近似于“金字塔型,幼龄期和成龄期株数占该区域刺五加总株数的68.58%~83.04%,种群年龄结构稳定。②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结构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n)和考虑未来外部干扰的种群年龄结构指数(V′pn)均大于0,存活曲线均趋于Deevey-Ⅱ型,为增长型种群,且对外界干扰敏感性较强。③3个区域1龄级的株数显著低于2、3龄级的株数,表明野生刺五加种子发芽率低,是目前该种群更新和发展的瓶颈。3个区域种群均在前期逐渐减少,后期趋于稳定,但危险率逐渐上升,预示种群后期有衰退的趋势。【结论】目前3个区域野生刺五加种群结构均为增长型,但幼龄级植株数量少,种群老龄个体数量发展潜力较小,种群整体的长期稳定性难以维持。建议加强对1龄级植株的精准抚育管理,通过人为辅助措施提高幼苗的保存率,促进野生刺五加种群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