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沿黄城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泰安市为例 收藏

沿黄城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泰安市为例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Blue-Green Space Along the Yellow River——A Case Study of Tai an City

作     者:张芳源 贾艳艳 郑海燕 ZHANG Fang-yuan;JIA Yan-yan;ZHENG Hai-yan

作者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淄博市周村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山东淄博255300 

出 版 物:《西北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4年第39卷第2期

页      面:148-15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QD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01658) 泰安市社会科学重点课题(23-ZD-007) 

主  题:蓝绿空间 景观格局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黄河沿线城市 

摘      要: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景观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沿黄城市泰安市蓝绿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近20 a泰安市蓝绿空间规模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41%,面积减少131.24 km 2,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10 a变化剧烈,动态度为-0.82%,后10 a动态度仅为0.005%。2)2000-2020年,蓝绿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各指数在前10 a的变化程度更大;类型水平上,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整体趋于规则、均有连片发展趋势,但绿色空间的景观形状更复杂、分布离散度更大;景观水平上,蓝绿空间破碎度呈减弱趋势,但景观连通性下降、景观异质性增强。3)地理探测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蓝绿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生产总值、人口密度、第一与第二产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蓝绿空间变化的解释力显著大于高程等自然因素。研究认为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国土空间的科学管控,应加强泰安市蓝绿空间的完整性、连通性保护。该研究为泰安市蓝绿空间优化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