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 收藏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 of China’s National Carbon Market Construction(2024)

作     者:王科 吕晨 WANG Ke;LYU Chen

作者机构: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碳中和系统工程北京实验室北京100081 

出 版 物:《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26卷第2期

页      面:16-27页

学科分类: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ZDA1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293601,72271026,71871022) 

主  题:全国碳市场 欧盟碳市场 试点碳市场 成效与展望 碳价格 

摘      要:碳交易通过显性碳定价原则,将排放的负外部效应内部成本化,为处理经济发展与减排关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全球共28个碳交易体系投入运行,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17%,实施区域从发达国家逐步拓展至发展中国家,从欧洲、北美等地逐步拓展至拉美、东亚等地,更多的区域选择将碳市场减排目标与宏观减排目标绑定,并通过不断优化制度提高市场有效性,碳市场影响力逐步提高。2023年中国全国碳市场核算、核查、配额分配、数据管理、自愿减排等制度方法取得重要突破,全年配额成交2.12亿吨,是2022年的4.2倍,成交均价68.15元/吨,较2022年上涨23.24%,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59.04%。经过两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全国碳市场已形成要素完整的全流程制度框架,责任主体分工明确,支撑平台安全运转,碳排放数据质量大幅提高,碳价格发现机制初步形成,碳减排激励约束效果初显,推动碳市场成为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将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梯次纳入水泥、民航、电解铝、钢铁等行业;优化配额分配方法,适时引入有偿分配机制;调整履约机制,明确结余配额结转规定;出台多项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方法学,完善强制减排与自愿减排市场的衔接;加快推进与国际碳市场的连接,促进技术、方法、标准、数据互认互通,协助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