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铁峰山背斜构造控滑机制及斜坡破坏模式 收藏

铁峰山背斜构造控滑机制及斜坡破坏模式

SLIDING CONTROL MECHANISM AND FAILURE MODES OF GEOHAZARD UNDER THE CONTROL OF TIEFENGSHAN ANTICLINE

作     者:史绪山 柴波 杜娟 陈娟娟 SHI Xushan;CHAI Bo;DU Juan;CHEN Juanjuan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武汉430074 重庆市万州区地质环境监测站重庆404000 

出 版 物:《工程地质学报》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32卷第1期

页      面:159-16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2172318 42177159) 

主  题:铁峰山背斜 地质构造 地质灾害 破坏模式 

摘      要:地质构造对于区域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性作用,从地质构造出发探究地质灾害空间规律是开展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关键。以万州铁峰山背斜为例,在地质构造和滑坡灾害实测的基础上,将背斜构造分为核部(Ⅰ区)、北西翼(Ⅱ区)、南东翼陡立岩层(Ⅲ区)、岩层倾斜过渡段(Ⅳ区)和万州向斜(Ⅴ区)5个区,分析了各区内背斜构造控制下的岩体结构及其控滑机制和斜坡破坏模式。结果表明:(1)Ⅱ区岩层由临近Ⅰ区的陡倾角快速变化为临近河谷区的中缓倾角顺向坡,主要控滑结构为顺层发育的泥质、炭质软弱层,顺层岩质滑坡发育普遍;(2)Ⅰ区次级褶皱和断层发育,层面、断层和节理面的组合控制着平面或楔形体滑动,滑动方向常指向褶皱枢纽方向;(3)Ⅲ区主要结构面构成岩块与母岩的分割面,存在顺坡向次要结构面或地形起伏时,发生滑移或坠落式落石,并发展上部岩块的连锁滑坠;(4)Ⅳ区天然顺向斜坡坡度小于或等于岩层倾角,当公路开挖时极易引发顺层面或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滑坡;(5)Ⅴ区为近水平产出的砂泥岩互层,泥岩软化和风化、砂岩裂隙或拉槽充水是控制近水平地层岩质滑坡和落石倾倒、坠落的主要原因。滑坡受铁峰山背斜宏观构造和局部构造的双重控制,前者影响着滑坡的分布和破坏模式,后者主宰着控滑结构和滑坡易发程度。研究成果对于川东褶皱带滑坡灾害调查和风险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