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他者之诠:中晚明馆阁文臣碑传文中的处士群像及其文学表达 收藏

他者之诠:中晚明馆阁文臣碑传文中的处士群像及其文学表达

Interpretations of the Other:The Group Images and Literary Representations of Reclusive Scholars as Portrayed in Steles Inscribed by Civil Ministers in the Mid-late Ming Dynasty

作     者:安家琪 刘顺 An Jiaqi;Liu Shun

作者机构: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出 版 物:《东吴学术》 (Soochow Academic)

年 卷 期:2024年第1期

页      面:64-73页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5[文学]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中后期馆阁政治与文学研究”(21CZW023) 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儒学转型及汉语演变与中晚唐文学之关系研究”(23ZWB345) 黑龙江大学项目“日常生活与中晚明诗文书写”(2022-KYYWF-1179)阶段性成果 

主  题:布衣处士 在地与游走 好古与孝德 正体与变格 

摘      要:中晚明馆阁文臣碑传文中的处士群像,是观察与理解此一时期布衣群体的有效参照。伴随社会结构的调整,于传统的“在地之外,“游走参与构筑了中晚明处士生命之新样态,并形成了以“好古与“孝德为典范的人格特质。馆臣笔下的布衣处士既为相应群体确立了生活中的“经典像,亦成就了馆臣于刻板日常中的“卧游之想,甚或成为馆臣经营地方与传递诉求之寓托。作者的“缺席与“在场,成为提示其与传主亲疏关系的一种叙述策略,并在与议论、抒情的参错中,促成了碑传之文文体呈现的“正与“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