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EM-AHP-TOPSIS的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 收藏

基于EM-AHP-TOPSIS的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泽州县为例

作     者:赵慧蓉 殷海善 

作者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 版 物:《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山西省社科联2021年度重点课题(SSKLZDKT2021043) 

主  题:土地资源管理 撂荒耕地 再利用适宜性评价 EM-AHP-TOPSIS 

摘      要:为探讨撂荒耕地再利用的适宜性,保障粮食安全,本研究以泽州县为例,运用EM-AHP-TOPSIS模型,从自然、经济、生产3个维度构建了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依此划定撂荒耕地再利用的适宜性等级,提出实现撂荒地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案。结果表明:泽州县抛荒耕地中不适宜再利用的地块共6643 块(363.96 hm2),主要位于山区内部及远郊区;低度适宜地块160 块(60.89 hm2),分散分布在乡镇边缘地带;中度适宜地块308 块(168.34 hm2),主要分布在城镇核心发展区;高度适宜地块130 块(52.81 hm2),全部位于近郊区的浅山地带。研究表明:自然因素是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经济因素是直接原因,生产因素为间接原因;县域内自然、经济、生产3个维度的再利用适宜性情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区撂荒耕地表现出较明显的高坡度、远郊区的趋向;撂荒耕地再利用适宜性等级数量差异较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