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与外交——20世纪20年代北京政府海关附加赈捐政策的发展演变
Famine Relief and Diplomacy: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Customs Relief Surtax by the Peking Government in the 1920s作者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出 版 物:《历史教学(下半月)》 (History Teaching)
年 卷 期:2024年第2期
页 面:20-31页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0602[历史学-中国史]
摘 要:20世纪20年代初华北爆发严重旱灾,为筹集救济金,中国政府向北京外交团提出加征海关赈捐以抵押借款的方案。各国驻华使节意见虽有分歧,然综合考量商业利益、对华关系及人道因素,在提出诸多附带条件的情况下表示同意,此后,这一模式也应用于南方各省的救灾活动。在具体实施方面,由于中外双方在赈捐监管、分配、加征对象及时限等问题上多有龃龉,再加上外商群体的抵制态度,赈捐加征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列强在经济政策上的有限让步与对赈灾事务的强势干预并行不悖,是其一战后对华协调外交特征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