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三种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制备及特点比较 收藏

三种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制备及特点比较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of three acute pancreatitis rat models

作     者:牛小龙 陈佳靓 郑华群 杨桂媚 姚广涛 Niu Xiaolong;Chen Jialiang;Zheng Huaqun;Yang Guimei;Yao Guangtao

作者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201203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上海市201203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24年第28卷第34期

页      面:5480-5486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15[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0836[工学-生物工程] 10[医学] 

基  金: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22S21901300) 项目负责人:姚广涛 

主  题:雨蛙素 L-精氨酸 牛磺胆酸钠 急性胰腺炎 动物模型 比较研究 

摘      要:背景:建立稳定可靠的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对于了解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点及临床用药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研究表明,雨蛙素、L-精氨酸、牛磺胆酸钠均能诱导急性胰腺炎,但是其病理生理学特点、模型特点变化规律尚不明确。目的:采用雨蛙素、L-精氨酸、牛磺胆酸钠制备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观察不同时段模型特点变化规律。方法: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雨蛙素组、L-精氨组、牛磺胆酸组,每组24只,每组内分为12,24,48 h 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正常组不做处理,其余3组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雨蛙素组采用雨蛙素6次腹腔注射,间隔1 h;L-精氨酸组采用L-精氨酸2次腹腔注射,间隔1 h;牛磺胆酸钠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诱导急性胰腺炎模型。考察各组大鼠存活率、胰腺大体形态、胰腺脏器指数、淀粉酶、脂肪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特征并进行胰腺损伤评分,评估大鼠不同时段模型特点变化规律。结果与结论:(1)雨蛙素组大鼠总存活率100%,L-精氨酸组为88%,牛磺胆酸钠组为96%;(2)各组模型大鼠胰腺脏器指数均有所升高;雨蛙素组大体观察可见胰腺水肿、分叶模糊、疏松;L-精氨酸组胰腺腺体增大增厚并伴有点片状出血;牛磺胆酸钠胰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充血水肿伴散在点片状出血坏死;(3)各组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与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变化一致,雨蛙素组可能在12 h达到峰值(P 0.05),随后呈下降趋势;L-精氨酸24 h达到最高峰(P 0.05),48 h明显下降;牛磺胆酸钠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在12 h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且有缓慢下降的趋势(P 0.05);(4)与正常组相比,光镜下观察雨蛙素组胰腺腺泡轻度水肿,小叶间隙增宽,炎性细胞较多;L-精氨酸组小叶间隙增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片状坏死点;牛磺胆酸钠组胰腺水肿明显,结构紊乱,出现大量坏死灶及炎性细胞浸润;(5)与正常组相比,3种模型诱导急性胰腺炎胰腺病理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且同组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理评分增加,说明胰腺组织损害逐渐加重;同一时间不同模型组相比,病理评分存在差异,且以牛磺胆酸钠组病理评分最高,L-精氨酸组次之,雨蛙素组最低;(6)结果提示,在相同时间点分析3种模型,病情最重的是牛磺胆酸钠组,以胰腺的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其次是L-精氨酸组,以坏死为主要特征,病情最轻为雨蛙素组,以水肿为主要特征;雨蛙素和L-精氨酸组血清生化指标在48 h有所好转,提示这两种模型可能有自愈倾向属于自限性病程;牛磺胆酸钠组血清生化指标在12 h后缓慢下降,因此认为在48 h后或者更长时间内牛磺胆酸钠组胰腺的损伤可能不会有所缓解。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