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一次导致大风的暖区飑线后侧入流分析 收藏

一次导致大风的暖区飑线后侧入流分析

Analysis about the rear inflow of a warm zone squall line causing strong winds

作     者:桑明慧 竹利 沈晓玲 张春艳 左骏 SANG Minghui;ZHU Li;SHEN Xiaoling;ZHANG Chunyan;ZUO Jun

作者机构:浙江省绍兴气象防灾减灾中心浙江绍兴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气象台浙江绍兴312000 川东北强天气研究南充市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0 

出 版 物:《干旱气象》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42卷第1期

页      面:84-94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C03150) 浙江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大项目(LZJMD23D050001) 浙江省气象局科研项目(2021YB24)共同资助 

主  题:后侧入流 垂直风切变 水平涡度 飑线 

摘      要:长生命史飑线极易造成大范围灾害性大风天气,研究其结构及其维持机制对灾害性大风天气预报有重要参考意义。利用浙江地面加密观测和雷达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及高分辨率模式模拟结果对2018年3月4日江南地区出现的一次造成大风的暖区飑线后侧入流进行分析,探讨飑线维持机制。结果表明,飑线发生在南支槽前高低空一致西南气流的暖区环境中,环境具有0~6 km中等到强垂直切变、高对流有效位能、中层和近地面有明显干区的特征;3 h负变压异常指数对此次过程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飑线表现为“TS结构,但层云区相对较窄;反射率因子核位于中层径向辐合下方下沉气流中。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后侧入流及下沉气流在系统内部、后部分别强迫出逆时针和顺时针垂直环流,构成了飑线最主要结构特征;后侧入流紧靠系统后缘而位于对流层中层,促使上升气流由倾斜转为垂直;此后后侧入流远离系统,与低层出流合并持续抬升暖湿空气,后侧入流与前侧入流的协同作用有利于飑线维持更长时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