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中部中生代多幕构造变形及其形成机制
作者机构:崂山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出 版 物:《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704[理学-海洋地质]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基 金: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基于数字孪生的全球深时地貌重塑与资源环境预测”(LSKJ202204400)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渤中凹陷中低位潜山构造演化、断裂体系分布及其控圈作用研究服务项目”(CCL2021TJT0NST0525)
摘 要:为揭示渤海湾盆地中部印支期与燕山期多幕变形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为潜山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基于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详细构造解析,厘定了研究区中生代的地层划分、构造变形序列及晚期变形对早期变形的叠加改造过程,并探讨了各阶段构造变形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部在中生代期间主要发育三组断层,其中印支运动表现为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形成NW-近EW向叠瓦式逆断层,其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发生负反转活动,而该时期形成的NNE-近SN向的捩断层调节了不同块体之间的差异运动。燕山运动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中侏罗世末和晚白垩世的两幕NW-SE向挤压,形成了NE-SW向逆断层,其局部继承印支期断层面活动,而印支期捩断层在燕山期演变成压扭性的左行走滑断层,并约束了NE向逆断层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