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渤海湾盆地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及其储层特征——以渤海湾盆地... 收藏

渤海湾盆地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及其储层特征——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

作     者:李文科 吴小洲 李艳东 张研 张昕 王海 

作者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 版 物:《石油勘探与开发》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直属院所基础科学研究和战略储备技术研究基金项目(2020D-5008-06) 

主  题:侵入体 接触变质带 侵入接触变质系统 储层特征 新生代 古近系沙河街组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摘      要:在渤海湾盆地火成岩侵入体及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录井、测井、物性分析和岩心定向薄片等资料,结合岩浆在沉积岩地层中沿层侵入后的冷凝特征、对围岩的热烘烤作用及二者共生关系分析结果,提出火成岩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型,在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复杂特殊储层研究中应用并揭示其储层地质意义。研究表明,该系统可分为侵入体、上变质带和下变质带、顶板和底板正常沉积层5层结构,研究内容包含侵入体、接触变质带(变质岩储层)和正常沉积地层3个基本要素,以此建立了侵入体确定、接触变质带识别与变质岩储层表征的研究方法和流程。接触变质系统主力储层原岩为沉积岩,是临近侵入体热接触变质后形成的变质岩,发育基质孔隙和裂缝两种储集空间。基质孔隙为烘烤变质改造后围绕变质矿物分布的次生“粒间孔隙,裂缝主要为构造缝和侵入挤压缝。通过新开发的薄片混合光源叠合显示技术,直观表征了这些复杂微小储集空间的识别、空间分布及连通性。侵入体厚度与热烘烤强度控制接触变质带储层空间分布,热接触变质作用与有利岩相的耦合控制优质储层的形成。侵入接触变质系统地质模型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南堡凹陷接触变质岩储层的深入研究和勘探,对渤海湾盆地中深层接触变质岩储层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