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真菌Pleosporales sp.中的萘醌和羧酸类衍生物 收藏

真菌Pleosporales sp.中的萘醌和羧酸类衍生物

Naphthoquinone and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from the fungus Pleosporales sp.

作     者:戚思远 张丽花 郝轶男 胡友财 柏健 QI Si-yuan;ZHANG Li-hua;HAO Yi-nan;HU You-cai;BAI Jian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50 

出 版 物:《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第59卷第5期

页      面:1327-133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1-I2M-1-029) 

主  题:Pleosporales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萘醌 萘酮 三羧酸类化合物 细胞毒活性 

摘      要:运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反相HPLC、手性色谱等多种色谱方法,从真菌Pleosporales sp.大米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化合物,包括1个萘醌类化合物、1个萘醌还原型的萘酮类化合物和1个三羧酸类化合物,以及5个已知的萘酮类衍生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比旋光等多种波谱学方法,以及计算ECD的方法,确定了这8个化合物的结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pleospathone A (1)、pleospathone B(2)和pleosporalic acid A (3)。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4R)-3,4,8-trihydroxy-6-methyl-3,4-dihydronaphthalen-1(2H)-one (4)、(4R)-3,4-dihydro-4,6,8-trihydroxy-1(2H)-naphthalenone (5)、(-)-scytalone (6)、(3S,4S)-3,4-dihydro-3,4,6,8-tetrahydroxy-1(2H)-naphthalenone (7)和cis-4-hydroxyscytalone (8)。其中,化合物4~8均为首次从Pleosporal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人宫颈癌细胞He La和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有弱的细胞毒活性,IC_(50)值分别为78.93和98.80μmol·L^(-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