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 收藏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Translation,Spread,and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Neo Confucian(ism)”:Centered on Feng Youlan􀆳s Academic Career

作     者:连凡 LIAN Fan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 版 物:《北京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年 卷 期:2024年第2期

页      面:44-5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主  题:宋明新儒家 道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摘      要: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传统“道学概念来指称宋明新儒学。但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都在冯友兰的影响下使用了这一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新儒家(学)概念又被用来指称现当代等其他时代的新儒家(学),标志着这一概念在当时国内学术界通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后,卜德翻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等论著的流行,又促进了“Neo-Confucian(ism)概念的普及。在“Neo-Confucian(ism)概念的传播及阐发过程中,继承宋明新儒学并倡导返本开新的海内外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狄百瑞为代表)起到了关键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