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石器时代晚期淮河下游地区的生业经济——以江苏省泗洪县赵庄遗... 收藏

新石器时代晚期淮河下游地区的生业经济——以江苏省泗洪县赵庄遗址人和动物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

SUBSISTENCE ECONOM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UAI RIVER DURING THE LATE NEOLITHIC AGE:BASED ON THE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OF HUMAN AND ANIMAL BONES FROM THE ZHAOZHUANG SITE IN SIHONG COUNTY,JIANGSU PROVINCE

作     者:张春超 甘恢元 张国文 ZHANG Chunchao;GAN Huiyuan;ZHANG Guowen

作者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天津300350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5 

出 版 物:《第四纪研究》 (Quaternary Scien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2期

页      面:499-5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0102[历史学-史前考古] 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6[历史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兴化蒋庄遗址发掘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批准号:20&ZD2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8500~7000年先民和动物食物结构及生存环境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批准号:41503003)共同资助。 

主  题:赵庄遗址 骨胶原 羟磷灰石 稳定同位素分析 生业经济 生存环境 

摘      要:淮河下游地区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地带,是研究史前农业演进与文化交流的关键区域。本研究通过对江苏泗洪赵庄遗址(33°34′13″N, 118°9′53″E)出土的23例人骨和45例动物骨骼进行C、 N、 O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晚期赵庄先民的食物结构及生业经济面貌。有效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鹿(δ13Cco:-19.5‰,δ15N:6.4‰, n=1;δ13Cap:-8.3‰±1.2‰, n=4)的食物来源主要为C3植物,说明当地野生植被主要为C_(3)类植物。猪(δ13Cco:-14.5‰,δ15N:7.7‰, n=1;δ13Cap:-10.4‰±1.6‰, n=10)、狗(δ13C_(co):-14.3‰±0.2‰,δ15N:8.2‰±0.9‰, n=2;δ13C_(ap):-11.9‰±1.7‰, n=3)和牛(δ13C_(co):-13.3‰,δ15N:5.3‰, n=1;δ13C_(ap):-8.6‰±1.0‰, n=5)等家养动物的食物结构呈现出C3/C4混合的特征,应食用了一定数量的粟、黍及其副产品。先民的δ13Cco值(-19.2‰±0.5‰, n=4)较低,表明其蛋白质摄入以C_(3)类食物为主;δ13C_(ap)值(-9.7‰±1.5‰, n=17)显示出C_(3)/C_(4)混合的能量来源,表明先民还食用了相当数量的C_(4)食物,这可能来源于当时的粟作农业及家畜饲养业。先民的营养级(δ15N:11.9‰±1.8‰, n=4)较高,应摄入了大量的动物蛋白资源,家猪应是其重要的肉食来源,同时先民也可能兼营渔猎。先民的δ18O值存在差异,NKU777和NKU784两个体δ18O值(-11.8‰、-11.4‰)明显低于其他先民(δ18O:-8.5‰±1.2‰, n=15),结合食谱分析推测他们生前来自不同地域。通过对比分析赵庄及周边遗址的食物结构和生业经济,认为粟作农业和稻作农业均对赵庄先民的生计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石器时代晚期淮河下游地区可能形成了稻粟混作的农业种植体系。本研究全面分析了淮河下游地区古人的食谱结构,对深入探讨该区域史前人类的生计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