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生态振兴指标体系建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 收藏

生态振兴指标体系建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ndicator System,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ir Effects

作     者:高鹏 白福臣 郑沃林 GAO Peng;BAI Fuchen;ZHENG Wolin

作者机构: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出 版 物:《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ANHUI RURAL REVITALIZATION STUDIES)

年 卷 期:2023年第6期

页      面:15-29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禀赋效应对绿色生产技术扩散的影响机理及治理机制研究”(23YJC790204) 中国商业统计学会2023年度规划课题“生态振兴指标体系建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2023STY51)。 

主  题:生态振兴 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空间分异 

摘      要:生态振兴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举措。结合我国乡村生态振兴实际,文章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生态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探究我国生态振兴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社会互构视角,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区域生态振兴核心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生态振兴绩效总体趋好,空间上呈现出东、中、西部“阶梯式递减态势。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环境规制、政府财政支持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生态振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空间分异,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因素最为显著并呈现“南高北低态势;政府环境规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素呈“浙赣鄂为核心向四周辐射递减态势;政府财政支持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素呈“中部低、南北高态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