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湿刻陶文刍议 收藏

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湿刻陶文刍议

作     者:冯立 

作者机构: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 

出 版 物:《西泠艺丛》 (XiLing Academic Magazine Traditional Arts)

年 卷 期:2024年第1期

页      面:63-72页

学科分类:1304[艺术学-美术学] 0601[历史学-考古学] 13[艺术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历史学] 060108[历史学-古代文字与铭刻] 060109[历史学-专门考古]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湿刻陶文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21N02 

主  题:陶文 湿刻 类墨迹 魏晋书风 

摘      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一方面,长期的分裂与战乱使得政治的约束力相对松弛,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迁徙促进了各民族关系的交融发展,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得到空前繁荣。永嘉南渡之后,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出现南移,为江南一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晋士族的大规模南迁,也直接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学术融合[1]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都为当时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浙江的越窑、瓯窑、德清窑、婺州窑及江苏的均山窑等盛产的陶瓷器,浙江的绍兴、宁波、台州,江苏的南京、无锡等地区所出的古砖皆反映出彼时制陶的产量之大、水平之高、品类之盛。在大量发掘出土的古陶瓷中,有不少附着在器物上的文字遗存(以下统称“陶文)。这些文字或墨书,或刻画,或戳印。而其中的“湿刻,则广泛存在于江南地区的古砖瓦、陶瓷器上,成为铭石书、墨迹、玺印文字之外,古代文字遗存的重要实物史料。这批资料数量庞大,载体不一,书风多样,内容丰富,且俗体别字突出,而其特殊的划刻方式,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文字写刻的真实面貌,反映出当时书体的过渡性、融汇性、多元性等特征,对于当下古陶文的研究有着独特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