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L-17F/IL-17RC信号通路及M1小胶质细胞探讨“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即刻镇痛作用的机制
Mechanism of the immediate analgesic effect of the"three methods and three points"tuina technique based on the IL-17F/IL-17RC signaling pathway and M1 microglia作者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医院
出 版 物:《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4年第47卷第1期
页 面:116-12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2074573,No.8227467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7232278)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轻型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中白细胞介素-17F(IL-17F)、白细胞介素-17受体C(IL-17RC)、核转录因子-κB激活剂1(Act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及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推拿对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即刻镇痛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12只/组,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复制minor CCI模型。推拿组使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在大鼠患侧殷门、承山、阳陵泉依次进行点法、拨法、揉法,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仅抓握束缚,干预1次。采用机械痛实验与冷板实验评价即刻干预后大鼠对机械刺激、冷刺激的反应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中IL-17F、TRAF6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中IL-17F、IL-17RC、Act1、TRAF6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中M1型小胶质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推拿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MWT)降低,冷敏阈值升高;推拿手法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PMWT升高,冷敏阈值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推拿组大鼠PMWT升高,冷敏阈值降低(均P0.05)。RT-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中IL-17F、IL-17RC、TRAF6、Act1的mRNA表达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上述指标mRNA表达均降低(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中IL-17F、TRAF6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IL-17F、TRAF6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分化簇40(CD40)平均荧光强度增强;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CD40平均荧光强度减弱(均P0.05)。结论“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干预1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中IL-17F、IL-17RC、Act1、TRAF6的表达及M1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实现的,从而有即刻镇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