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非正规产权房的视角
Small Property Rights Housing and Settlement Intention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作者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州350117 上海大学人口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上海200444
出 版 物:《西北人口》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年 卷 期:2024年第45卷第1期
页 面:48-58页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30302[法学-人口学]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演变及其影响机制”(项目编号:23BRK040)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内陆县域人口流迁和城镇化模式的演变及机制”(项目编号:2021J01145)
摘 要: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在城镇安居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内容,探索影响其定居城镇的决定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住有所居的视角出发,探讨非正规的产权住房--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小产权房通过其价格低廉化和在购买后形成的事实性占有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但在现实中仍应高度警惕和重视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完整市民化和正规房地产市场健康运作带来的诸多负面挑战;第二,小产权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锁定效应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在法律意识淡薄和对廉价住房需求高的“初中“收入低“老一代流动人口群体中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说明经济地位偏低和法律风险感知能力弱的流动人口在面对小产权房的低廉性时更容易作出“非理性选择。这一结果预示着提供可负担的保障性住房和稳定城市住房价格,将附着在小产权房上的“廉价保障房功能剥离开来,可能是解决小产权房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在治理和整顿存量小产权房时,要对蜗居其中的弱势流动人口群体予以充分的人文关怀,找寻保障弱势流动人口群体的住房权益与解决小产权房问题之间的平衡点和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