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Surgical strategies and efficacy analysis for aortic dissection complicating intractable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a作者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30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与介入科广州510510
出 版 物:《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年 卷 期:2024年第62卷第3期
页 面:235-24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0507,81970395,82170493) 2022年重大项目预研(F152075) 复旦大学临床名医培育工程(2021MYPY002) 上海市放射与治疗(介入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基金(19MC1910300)
主 题:主动脉疾病 肠系膜上动脉 主动脉夹层 缺血 腔内治疗
摘 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的手术策略与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SMA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50.3±9.9)岁(范围:44~72岁)。A型主动脉夹层(TAAD)9例,B型主动脉夹层(TBAD)15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影像学特征将患者分为3型:Ⅰ型,仅SMA真腔重度狭窄或闭塞;Ⅱ型,降主动脉合并SMA真腔狭窄(分离型);Ⅲ型,SMA上段胸腹主动脉合并SMA真腔狭窄(延续型)。根据影像学分型不同采用相应的SMA腔内治疗方法。记录患者的影像学分型、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及再干预率。结果24例患者中,Ⅰ型17例(70.8%),Ⅱ型4例(16.7%),Ⅲ型3例(12.5%)。14例Ⅰ型患者采用TEVAR加SMA支架植入术治疗;3例Ⅰ型及1例Ⅱ型患者仅行SMA重建(1例慢性TAAD患者行髂动脉-SMA旁路术治疗);3例Ⅱ型及3例Ⅲ型患者采用降主动脉联合SMA裸支架植入术;同期或二期行部分小肠切除术5例(20.8%)。住院期间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6.7%,其中2例患者死于严重肠缺血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随访(46±9)个月(范围:13~72个月),期间2例患者死亡,均与肠缺血无关。患者的5年期免于再干预生存率为86.1%,5年期累积生存率为82.6%。结论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SMA缺血患者围术期病死率高,风险大,针对不同临床场景采用相应的手术策略可缓解肠缺血,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