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手机画像数据的南京内城日夜间社会空间分异 收藏

基于手机画像数据的南京内城日夜间社会空间分异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and cross-scale comparison of daytime and nighttime social space in Nanjing inner city

作     者:宋伟轩 徐旳 王捷凯 曹辉 黄琴诗 SONG Weixuan;XU Di;WANG Jiekai;CAO Hui;HUANG Qinshi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浙江科技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杭州310023 

出 版 物:《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第79卷第2期

页      面:421-43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603[工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理学] 08[工学] 070503[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3304[工学-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0705[理学-地理学]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34) 

主  题:社会空间 居住分异 多尺度 日间活动 夜间居住 南京内城 

摘      要:城市内部人口高度流动性意味着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景下可能存在巨大差异,然而,国内外融合多时空尺度和多领域维度的城市社会空间贯通与比较研究尚处开端。基于大数据环境与AI模拟技术支持下的移动终端用户画像数据,探究南京内城社会群体日间活动和夜间居住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差异,并开展多维尺度的空间分异指数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南京内城日夜间社会群体空间分布的相似性为北京西路和北京东路沿线聚集着较大比例的中年富裕群体,城南城北分布有较高密度的本地老年群体,而差异性则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心,日间聚集有大量白领中产阶层而夜间则混杂居住着不同社会群体;(2)城市人口的日常流动性并未降低居住空间分异,性别、职业和消费能力等多数社会经济属性指标在街道、社区和网格尺度上的空间分异程度表现为日间活动高于夜间居住;(3)社会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显著,不止表现于分异指数随尺度下沉而增加,更在于较小尺度单元有可能揭示出更细微甚至差异性的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并可通过跨尺度比较直观呈现。最后提出融合多时空、多维度和跨领域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框架,以期深化拓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