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空间协同的区划研究 收藏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空间协同的区划研究

Regional division of spatial synergy between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infrastructur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作     者:高子轶 卓玛措 张俊英 宋智渊 GAO Ziyi;ZHUO Macuo;ZHANG Junying;SONG Zhiyuan

作者机构:青海民族大学旅游学院西宁810007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宁810008 

出 版 物:《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24年第38卷第3期

页      面:172-18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203[管理学-旅游管理]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基  金:青海省人民政府三江源国家公园联合研究专项项目(LHZX-202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1BTY068) 青海民族大学校级课题(2022GCC02)资助 

主  题: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空间协同 区域划分 青藏高原 

摘      要: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空间协同的区划研究对于区域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合作及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中基于生态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POI数据,利用密度场热点探测器、协同区位商及空间约束多元聚类模型探讨了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协同水平,并以生态旅游资源和空间协同水平为基础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资源热点呈现“多核心集聚的环状格局,餐饮设施和住宿设施热点呈现“多核心集聚+多核心分散的格局,医疗设施和交通设施呈现“多核心分散的格局。2)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的空间协同水平总体较差,餐饮设施、医疗设施的协同等级呈现“东北向西南递减趋势,住宿设施、交通设施的协同等级呈现“东北、东南向西南递减趋势。3)青藏高原可划分为八大旅游区,分别为:唐古拉山湖沼冰雪地旅游区(交通协同最差)、藏北高原湖沼旅游区(基础设施协同均最差)、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植被景观旅游区(基础设施协同均最优)、藏南谷地非物质类文化遗存旅游区(住宿协同较差)、川西北高原物质类文化遗存旅游区(餐饮、医疗协同较差)、横断山区自然标记与自然现象旅游区(交通协同较差)、共和盆地地表形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协同均次优)、青海高原野生动物栖息地旅游区(住宿协同最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