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济南市主城区空间形态对地表温度影响的交互关系及空间效应 收藏

济南市主城区空间形态对地表温度影响的交互关系及空间效应

Effect of spatial morphologyyon land1surfaceetemperature and their interaction:A case study of main urban area of Jinan City

作     者:沈中健 赵亚琛 SHEN Zhongjian;ZHAO Yachen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济南250061 山东大学城乡人居环境研究中心济南250061 

出 版 物:《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24年第38卷第3期

页      面:65-7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2QE291)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002042032)资助 

主  题:地表温度 空间形态 城市热岛 地理探测器 空间杜宾模型 济南 

摘      要:基于济南市主城区的三维建筑数据、Landsat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空间形态对地表温度影响的作用关系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地表温度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值区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低值区多位于南、北边缘地带。2)局部区域地表温度同时受到该区域形态因子的交互作用及邻近区域空间形态的影响。绿地比例、水域比例、农田比例对地表温度呈负向影响,不透水面比例、建筑均匀指数普遍呈正向影响。局部地区至道路、工业区、蓝绿空间的距离对本地区地表温度的影响显著,而对邻近区域的影响较弱。3)各形态因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在不同空间形态分区中存在空间分异。在空间开敞的建成区,地表温度易受周边道路、工业区、蓝绿空间及建筑格局的影响。在建筑密集区域,不透水面比例与建筑形态因子的交互作用较强,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的负向作用凸显。在自然地表密集区域,绿地比例、水域比例、农田比例、至工业区距离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建议采取多维形态因子协同优化及空间联动的策略,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减缓热岛效应。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