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多重PCR方法鉴定5类牛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收藏

多重PCR方法鉴定5类牛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multiplex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5 types of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作     者:熊昊飞 张理坤 程璐 尚远昊 冯玉树 李冰慧 李勤凡 张仕强 王妍 XIONG Haofei;ZHANG Likun;CHENG Lu;SHANG Yuanhao;FENG Yushu;LI Binghui;LI Qinfan;ZHANG Shiqiang;WANG Yan

作者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出 版 物:《中国兽医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1期

页      面:107-112,120页

学科分类:090601[农学-基础兽医学] 09[农学] 0906[农学-兽医学] 

基  金:陕西省农业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19NY-090) 

主  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PCR 毒力基因 犊牛腹泻 

摘      要:为建立鉴定5类牛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多重PCR检测方法,对陕西关中奶牛场犊牛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以EAEC(astA、aggR、pic)、EHEC(stx1、stx2)、EPEC(escV、bfpB)、EIEC(invE)和ETEC(lt、stp、sth)5类DEC中11种毒力基因为目标,uidA基因为阳性对照,建立两体系(体系Ⅰ和Ⅱ)多重PCR检测方法,通过改变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体系Ⅰ检测EAEC、EHEC,体系Ⅱ检测EPEC、EIEC、ETEC,除astA引物浓度为0.5μmol/L,其余均为0.3~0.4μmol/L;退火温度以59℃最佳;ETEC的检测下限最低(1.09×10^(3)CFU/mL),其余依次为EHEC(1.27×10^(3) CFU/mL)、EIEC(2.43×10^(3) CFU/mL)、EPEC(5.71×10^(3) CFU/mL)、EAEC(7.98×10^(3) CFU/mL);经验证该方法只对DEC毒力基因产生特异性,而对沙门菌、化脓隐秘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不产生特异性条带;应用此方法对183株犊牛腹泻源***进行了检测,共检出17株DEC,其中EAEC 6株、ETEC 4株、EPEC 4株、EHEC 2株、EIEC 1株,经单一PCR验证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检测5类DEC多重PCR方法可对样品采用两体系、同一PCR反应程序进行检测。该方法的建立为牛源DEC中常见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与借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