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渤海C油田馆陶组储层堵塞实验评价研究 收藏

渤海C油田馆陶组储层堵塞实验评价研究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study of reservoir plugging in Guantao Formation of Bohai C oilfield

作     者:李进 张晓诚 李海涛 韩耀图 卓振州 牟高庆 LI Jin;ZHANG Xiaocheng;LI Haitao;HAN Yaotu;ZHUO Zhenzhou;MU Gaoqing

作者机构: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610500 

出 版 物:《非常规油气》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年 卷 期:2024年第11卷第1期

页      面:103-109页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2001[工学-油气井工程] 08[工学] 

基  金:中国海油重大科技专项“渤海在生产油气田增产稳产钻完井技术研究”(YXKY-2019-TJ-04) 

主  题:储层伤害 原油乳化 有机质沉积 钻完井液漏失 渤海油田 

摘      要:为了分析明确渤海C油田导管架期间预钻井的12口生产井,在组块安装后投产产量达不到配产目标的原因,针对有机质沉积、原油乳化堵塞、流体配伍性、钻完井液漏失与返排等潜在储层伤害因素,开展了储层堵塞实验评价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免破胶无固相钻开液(EZFLOW)漏失量越高渗透率伤害程度越大,同时考虑钻完井液漏失时,天然岩心的渗透率伤害程度为37%,伤害程度中等;2)有机质沉积对储层伤害较为明显,注入0.4 PV原油后渗透率伤害程度达到98%,且随有机质沉积量的增加,储层伤害越大;3)油包水型乳状液(W/O型)驱替对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高达75.01%,水包油型乳状液(O/W型)驱替对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为25.21%,低含水层受原油乳化堵塞影响较明显。综合分析认为,渤海C油田12口预钻井低产原因为导管架预钻井后待组块安装期间关井静置过程中有机质沉积和原油乳化伤害。同时,渤海C油田12口预钻井目的层馆陶组储层物性因子较小,产液指数较低是导致低产的原因之一。研究结论为后续增产措施以及方案提供了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