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20年深汕区两次特大暴雨过程成因的诊断对比 收藏

2020年深汕区两次特大暴雨过程成因的诊断对比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WO TORRENTIAL RAINFALL EVENTS IN 2020 IN SHENZHEN-SHANWEI SPECIAL COOPERATION ZONE

作     者:刘嘉劲 李泳泽 林佩贤 陈银兰 李天然 伍志方 LIU Jiajing;LI Yongze;LIN Peixian;CHEN Yinan;LI Tianran;WU Zhifang

作者机构:汕尾市气象局广东汕尾516600 广东省气象台广东广州510641 

出 版 物:《热带气象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39卷第5期

页      面:711-725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510400) 广东省汕尾市气象局课题(202115)资助。 

主  题:特大暴雨 物理量 诊断分析 对比分析 深汕特别合作区 

摘      要:利用ERA5再分析、地面观测和雷达资料等,对广东省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区)2020年5月20—22日(简称过程1)和2020年6月6—8日(简称过程2)两次极端性的特大暴雨过程中的降雨实况、环流形势、物理量、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低层的西南急流持续带来充沛的水汽,同时低空暖湿气流的输送使暴雨落区低层长时间处于高能高湿区控制,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也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并在海上暖湿气流北推与陆上偏冷气流沿汕尾莲花山脉南下共同作用下形成地面辐合线,且特殊地形起到滞留作用。不同点是过程1暴雨落区低层风速更大,加强更明显,中尺度能量锋区强度更强,回波形态为海上北移至深汕区南侧辐合线附近迅速发展加强的强单体回波,稳定少动并伴有中γ尺度涡旋特征。过程2中水汽通量大值区较偏北,暴雨落区大气层结不稳定状态维持更长时间,垂直运动大值区高度范围更宽,回波形态为强降水回波在长时间维持的地面辐合线附近不断触发并形成列车效应的线状强回波带。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