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逻辑下乡村治理的“漂移”——以东北某村粮食补贴政策调整为例
The“Drift”of Rural Governance under Multiple Logic—Take the Adjustment of Grain Subsidy Policy in a Village in Northeast China as an Example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8 广州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出 版 物:《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1期
页 面:137-14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启”计划(2024QQJH1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6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JL029)
摘 要: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本文构建了“行为主体—行动逻辑—治理绩效(SLP)的统一分析框架,用以系统考察乡村治理全过程,并以实际案例验证分析框架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乡村治理涉及行政村、村民小组和农户三类行为主体,分别主要对应政治逻辑、社会逻辑和经济逻辑三重行动逻辑。各行为主体面临的约束不同,行动逻辑及其组合也每每不同,由此引发的实际行动以及作为互动结果的乡村治理绩效便存在明显差异。基层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要充分考虑农户的现实情况,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衔接,促使多重逻辑良性互动,进而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