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机制的岩性效应研究 收藏

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机制的岩性效应研究

Study on lithologic effect of mining-induced failure mechanism of coal seam floor

作     者:张风达 ZHANG Fengda

作者机构: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北京100013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100013 

出 版 物:《煤炭科学技术》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51卷第11期

页      面:166-17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9[工学-矿业工程] 081903[工学-安全技术及工程] 08[工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04158,51874177)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事业部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TDKC-2022-QN-03)。 

主  题:岩性效应 煤层底板 破坏机制 塑性区 采应破坏 

摘      要:为获取不同岩性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建立了不同内摩擦角对岩体强度影响的莫尔圆解,构建了采场端部最大底板破坏深度/采空区最大底板破坏深度的比值与内摩擦角的关联公式;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岩性条件下的煤层底板塑性区、最大剪应力、弹性应变能分布特征;从能量积聚与耗散的角度,建立了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形态的概化模型;最后,结合平朔19110工作面底板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底板岩性为软弱岩体易发生剪切破坏,而未发生剪切破坏的中硬岩或硬岩,在应力卸荷作用下仍存在进一步破坏的可能性;随着煤层底板岩体内摩擦角的不断增大,煤层底板采动破坏范围的最大值将逐渐由采场端部向采空区后方转移;与煤层底板岩性为中硬岩或硬岩相比,岩性为极软岩或软岩的煤层底板岩体在煤壁附近剪应力和弹性应变能存在明显的衰减,并向深部转移,导致采场端部塑性区范围较明显;将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区域划分为能量释放区、能量承载区、能量平衡区,与煤层底板岩性为软弱或极软弱类型相比,中硬岩或硬岩类型下的煤层底板能量释放区分布范围较小甚至缺失,主要通过能量承载区和能量平衡区实现采动扰动能量的平衡。现场实测发现煤层底板岩性为细砂岩、灰岩等、未发生剪切破坏的坚硬岩体,采动卸荷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破坏,并呈现出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剪切-拉伸变形复合破坏的特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