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挑大梁”还是“搭把手”:中坚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甄定 收藏

“挑大梁”还是“搭把手”:中坚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甄定

“Leading”or“Helping”:Identifying the Role of Core Farmers in Rural Governance

作     者:贠菲菲 YUN Feifei

作者机构: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 版 物:《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3年第25卷第6期

页      面:92-10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3[法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ZZ048) 南京市行政学院校院教研咨一体化项目。 

主  题:乡村治理 中坚农民 角色甄定 治理场域 利益共同体 强驱动模式 

摘      要:在推动组织振兴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叙事中,中坚农民群体被寄予厚望,然而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甄定仍需实践验证。基于皖东南H县X镇的个案分析表明,特定乡村治理场域下的惯习(隐性文本与行动逻辑)、资本(有限优势与转化屏障)、位置(在任者的惯性与新进者的策略)导致村两委选举结果与中坚农民“挑大梁的预期出现背离,而中坚农民以“搭把手的方式深度嵌入支农项目建设却释放出善治效应,使其成为项目落地前的公意维护者和项目建设中的协调转圜者。在异质化特征明显的当代中国农村,中坚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究竟应该“挑大梁还是“搭把手,似乎也不该定于一尊,需在政策层面赋予中坚农民三重空间:一是把工商和农民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获利空间;二是优化政策体系实现对中坚农民的全链条开放与吸纳,给予其决策空间;三是引导中坚农民的行为趋向超越单一的村干部竞聘与经济示范引领,更多拓展至村庄公共秩序领域,从而在乡村治理中壮大其行动空间。总之,中坚农民参与治理的角色功能不应该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地方政府不必强行将其推向幕前,而更应根据治理场域和场景精准设计其嵌入方式的同时打破制度性桎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