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机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0000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000
出 版 物:《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年 卷 期:2023年第7卷第21期
页 面:116-118页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脑血流量 表观弥散系数
摘 要: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0年1月—2023年2月纳入的80例AIS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较差组(n=18)、预后一般组(n=27)及预后良好组(n=35)。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三组患者病灶区和对侧区及各组间的容积比各向异性、部分各向异性、平均扩散系数、衰减指数及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分别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各组间的病灶区的容积比各向异性、部分各向异性、平均扩散系数的检测值均低于对侧区(P0.05),而各组间的感兴趣区的衰减指数高于对侧区(P0.05);同时预后较差组和预后良好组的病灶区-对侧区的容积比各向异性和部分各向异性的检测值呈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不同预后的脑卒中患者的MRI图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三组患者的侧支循环的灌注参数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间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预后良好组-预后较差组的ADL评分呈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显示患者的病灶变化情况及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为患者的病情辨别和治疗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