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戏曲社会学的型构与实践——评陈靝沅《逍遥与散诞:十六世纪北方... 收藏

戏曲社会学的型构与实践——评陈靝沅《逍遥与散诞:十六世纪北方贬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场域》

Figu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ology of Chinese Opera:A Review of Tian Yuan Tan's Songs of Contentment and Transgression:Discharged Officials and Literati Communities in Sixteenth-Century North China

作     者:李颖瑜 Li Yingyu

作者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中国香港 

出 版 物:《文艺研究》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年 卷 期:2023年第12期

页      面:148-16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明文人结社与戏曲发展关系研究”(批准号:22YJC75101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晚明文人结社与戏曲发展关系新探”(批准号:G D22XZW07)成果。 

主  题:戏曲创作 文人身份 曲家 明中叶 社交性 布尔迪厄 历史维度 十六世纪 

摘      要:陈靝沅《逍遥与散诞:十六世纪北方贬官士大夫及其曲家场域》受布尔迪厄文学社会学启发,融合曲家曲作研究与社会网络研究,从社会性与社交性角度探讨明中叶北方曲家圈子的形成、社交与实践,并剖析曲家场域的基本形态与内在结构。作者主要揭示了文人社群参与戏曲创作传播的几种基本形态,包括赓韵前作、同题共写、应酬写作、序跋传钞、编刻曲集等,并由此析解场域内部的群体认同、符号资本与权力关系。借分析文人身份边缘性和戏曲文类边缘性之有机联系,作者从社会学视野为中国传统文类选择与文体高下问题提供新的诠释。但该书为戏曲社会学研究提供的启发性思路与框架,亦展露了理论本土化所面临的相关难题,并召唤戏曲研究者在更广的历史维度中探索此议题。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