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收藏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Clinical efficacy and influencing factor of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Post Stroke Fatigue

作     者:叶素贞 王晓阳 白弘照 周雪珍 李海燕 YE Suzhen;WANG Xiaoyang;BAI Hongzhao;ZHOU Xuezhen;LI Haiyan

作者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温州325015 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康复科杭州310051 

出 版 物:《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年 卷 期:2023年第39卷第21期

页      面:2812-2816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5[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10[医学] 

基  金:温州市基础性科研项目(编号:Y2020434)。 

主  题:远隔缺血后适应 卒中后疲劳 认知功能 焦虑 

摘      要: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卒中后疲劳(post stroke fatigue,P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PS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额外施加RIPostC,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活动能力,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估疲劳严重程度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情绪。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HAMA、HAMD和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BI和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6,P8.871,P0.01),试验组的各项评分改善更加明显;FSS的影响因素为MMSE和HAMA。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可显著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缓解疲劳症状、焦虑和抑郁情绪,卒中后疲劳的影响因素为认知功能和焦虑情绪。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