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探讨 收藏

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探讨

Mechanisms for lacustrine shale oil enrichment in Chinese sedimentary basins

作     者:郭旭升 马晓潇 黎茂稳 钱门辉 胡宗全 GUO Xusheng;MA Xiaoxiao;LI Maowen;QIAN Menhui;HU Zongquan

作者机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2206 

出 版 物:《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Oil & Gas Geology)

年 卷 期:2023年第44卷第6期

页      面:1333-134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工学] 0705[理学-地理学] 0703[理学-化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90022) 

主  题:岩相组合类型 孔缝系统 源-储耦合 成烃差异演化 自封闭性 富集机理 陆相页岩油 

摘      要:通过对中国陆相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分析,明确不同湖盆类型陆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性,淡水湖盆形成的泥页岩层系以长英质-黏土质页岩为主要岩相,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一段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为典型代表;而咸水湖盆陆相页岩以富碳酸盐-蒸发岩类岩相为主,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典型的实例。中国陆相页岩层系具有互层/夹层、混积页岩和黏土质页岩等3种主要岩相组合类型,它们控制了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源-储耦合特征、烃类差异演化和流体性质多样性。互层/夹层型页岩源-储分离、近源运移;混积页岩宏观上源-储一体,微观上源-储分离;黏土质页岩源-储一体,整体含油。多重证据揭示,无机孔是中-低成熟陆相页岩油最有利的储集空间类型,它们与多类型、多级次微裂缝耦合形成有效的孔缝网络系统,自封闭作用有利于页岩油气原位或近源保存。在典型盆地陆相页岩层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良好的源-储耦合关系、适宜的热演化程度和自封闭性是陆相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初步建立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差异富集模式。断陷湖盆陆相页岩油勘探应重视缓坡带中-低成熟纹层状页岩和深洼区中-高成熟富黏土质页岩层系,而互层/夹层型和中-高成熟黏土质页岩是坳陷湖盆陆相页岩油突破的关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