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耳石地标点法的南黄海和东海小黄鱼种群关系研究 收藏

基于耳石地标点法的南黄海和东海小黄鱼种群关系研究

Otolith landmark-based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two Larimichthys polyactis subpopulations in Southern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作     者:梁龙 宋大德 康中杰 张琥顺 李国东 吴晓睿 李冬佳 王淑艳 闫欣 祝斐 熊瑛 LIANG Long;SONG Dade;KANG Zhongjie;ZHANG Hushun;LI Guodong;WU Xiaorui;LI Dongjia;WANG Shuyan;YAN Xin;ZHU Fei;XIONG Ying

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07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 

出 版 物:《南方水产科学》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年 卷 期:2023年第19卷第6期

页      面:21-2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南通市科技项目(MS12022008,MS12022029,MS1202108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802297)。 

主  题:小黄鱼 耳石形态 种群划分 地标点法 黄海南部海域 东海 

摘      要:为比较不同地理群体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矢耳石形态特征,进一步明晰其种群划分问题,首次应用长于提取形态特征的地标点法探究了南黄海和东海小黄鱼群体的耳石形态学差异。2022年3—12月,于海州湾、吕泗、长江口和舟山渔场各采集30尾1龄小黄鱼,统一摘取其左矢耳石样本,在耳石外轮廓和耳石内听沟上分别提取了7和4个地标点,进行地标点法分析。结果显示:1)耳石听沟上的地标点8—11相对扭曲贡献率总计为91.88%,耳石外轮廓上的地标点1—7的总贡献率为8.12%,表明4个地理群体小黄鱼的耳石形态差异主要来源于耳石听沟;2)主成分分析散点图显示,部分海州湾群体明显可划分为1个类群,剩余海州湾群体和其他3个渔场所有群体高度重叠聚集为另一个类群,表明南黄海海域可能存在两个小黄鱼种群,即南黄海-东海群和北黄海-渤海群,同时也表明海州湾渔场存在着小黄鱼混栖群体。该现象可能是由于小黄鱼早期鱼卵、仔幼鱼阶段被动扩散和后期主动洄游造成的生境差异,从而诱导其耳石形态表型性状不同。研究结果证实了耳石地标点法在鱼类种间识别的可行性,从耳石形态学角度为中国近海小黄鱼的种群划分提供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