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带田土壤水分及硝态氮的影响
Dynamic changes of soil moisture and nitrate nitrogen in wheat and maize intercropping field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supply作者机构: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兰州73007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730070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2年第32卷第24期
页 面:7905-7912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5B09)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7-07)
摘 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河西绿洲灌区典型的小麦/玉米间作群体不同施氮量(0、210、420和630 kg/hm2)对小麦、玉米带田土壤水分和硝态氮(NO-3-N)的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总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420kg/hm2时,总籽粒产量不再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最高总籽粒产量可达13661—14668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420 kg/hm2时最高可达21.25 kg·hm-·2mm-1。小麦收获后,0—120 c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少,NO-3-N的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并且表层土壤(0—60 cm)NO-3-N含量明显高于深层土壤(60—200 cm)。在小麦/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的变化呈双峰曲线。施氮0和210 kg/hm2的土壤硝态氮第一峰值和第二峰值均分别出现在小麦三叶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施氮420和630 kg/hm2的土壤硝态氮第一峰值出现在小麦挑旗期,第二峰值分别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玉米灌浆期。因此,在该地区小麦/玉米间作栽培模式下,施氮水平控制在420 kg/hm2时,使混合产量达到最高,同时可减轻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和运移,从而达到高效、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