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珠江典型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 收藏

珠江典型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and their indicative effect on water quality of Pearl River

作     者:陈亮东 詹建坡 王庆 CHEN Liangdong;ZHAN Jianpo;WANG Qing

作者机构:广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广东广州510220 暨南大学生态学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珠海519000 

出 版 物:《南方水产科学》 (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

年 卷 期:2023年第19卷第6期

页      面:1-1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803[农学-渔业资源] 0908[农学-水产] 09[农学] 

基  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2A1515011387)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2011) 

主  题: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水质评价 珠江 

摘      要:浮游植物为河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动态变化关系到渔业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分别于2021年枯水期(3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1月)对珠江3个典型河段开展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利用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评价水质现状,为珠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P0.05)。全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87种,3、7和11月分别鉴定出117、98和77种,平均密度分别为8.6×10^(5)、7.2×106和4.0×10^(5)个·L^(−1),生物量分别为1.2354、4.6745和0.5698 mg·L^(−1),其中丰水期北江流溪河石角段蓝藻密度高达1.18×107个·L^(−1)(达到轻微蓝藻水华水平)。上游北江流溪河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枯水期的绿藻型演变为丰水期的绿藻-蓝藻型,全年以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和被甲栅藻博格变种双尾变型(*** *** ***)为优势种,下游珠江河口莲花山到大虎岛段呈硅藻型到硅藻-蓝藻型的演变,以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和细小平裂藻为优势种。Shannon多样性指数(H )、Pielou均匀度指数(J )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介于1.58~3.05、0.51~0.84和1.60~3.42。基于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显示,被调查的珠江3个典型河段水质介于轻度污染到α-中污染之间,水质仍需治理改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